导航

廉洁教育
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廉洁教育 》 正文
人民日报:“记恨一时”与“感激一生”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2年09月18日 00:00 点击数: 来源:

人民日报:“记恨一时”与“感激一生”

【核心观点:少数干部千方百计逃避、拒绝监督,十分错误。】

现实生活中,少数干部不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,把上级监督视为对自己不信任、不放心,把同级监督视为跟自己过不去、找麻烦,把下级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、失威信,不仅不配合支持监督,而且千方百计逃避、拒绝监督。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。

治已病不如治未病。对于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,在刚有苗头的时候就采取措施,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,可以避免小问题发展成大问题。事实证明,一名领导干部越是主动欢迎别人监督,越是自觉接受监督,就越能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行得端、走得正、站得稳;反之,就有可能误入歧途,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因此,从教育、提醒和防微杜渐的角度来说,拒绝监督和批评,就是拒绝组织上对自己的爱护、保护和帮助;自觉接受监督和批评,是一种职业操守、一种思想品格,也是一种智慧和境界。

一位领导同志最近说:“对有问题的干部来讲,及时批评、督促纠正,得罪他一时,不得罪他一生;他可能记恨一时,却会感激一生。”这虽是从监督者角度而言的,但对被监督者也是一种启示和警策。一个领导干部,面对监督,或许一时不愉快、不习惯、不适应,甚至“记恨一时”。但天长日久,养成了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,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,就会尝到被监督的甜头,对监督者“感激一生”。有的贪官在被判刑、进监狱那一刻,竟反过来怪组织上没有及时提醒、打招呼,使自己一下子从“天堂”掉到了“地狱”。这显然是为自己解脱罪责,但也从反面印证了监督对干部健康成长的不可或缺。

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,领导干部无论水平多高、能力多强,同样会有缺点和不足。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,妄自尊大,听不进意见,容不得监督,有了缺点和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,就可能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。一个领导干部,组织培养起来很不容易,但要自己堕落下去却很容易。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决非个别。

对于领导干部而言,监督是一道“防火墙”,可以约束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。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,防止小毛病发展成大错误,避免“亚健康”恶化成“不健康”,从这样的意义上讲,监督是干部的“保健医生”。监督也是一条“民意通道”,它让干部从批评和责难中汲取营养,用群众的眼光衡量工作得失,创造出让群众满意的业绩。以感激之心,欢迎监督、希望监督,才是领导干部对待批评和监督的正确态度,也是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。

一个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职责,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至关重要。但这不能作为个人讳疾忌医的理由,更不能作为拒绝监督的借口。领导干部的威信和形象不是捧出来的,更不是靠个人独断专行得来的,而是通过自己过硬的德才素质、突出的工作业绩树立起来的。这其中,就包含着谦虚谨慎、注意听取各方意见、自觉接受监督等方面内容。越是自觉接受监督,勇于改正缺点和错误,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高、形象就越好。(沈小平) 2012-07-16,人民日报)

关闭